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兰《阿巴拉契亚之春》欣赏指南丨《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科普兰《阿巴拉契亚之春》


《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科普兰《阿巴拉契亚之春》欣赏指南

导读:舞剧《阿巴拉契亚之春》(Appalachian Spring)是科普兰与美国著名舞蹈家玛莎·格雷厄姆紧密协作的产物,是科普兰受伊丽莎白·斯普拉格·库立基基金会的委托、以摄取玛莎·格雷厄姆的个性为出发点而写成的。作曲家曾以美国边境生活为题材写过三部舞剧,《阿巴拉契亚之春》是其中最后一部也是最美的一部。舞剧《阿巴拉契亚之春》本身实际上并无情节,人物也只有新娘及其农村丈夫、老拓荒妇人、牧师及其信徒。原来的舞剧总谱是依照小型室内乐队编制写的,其音响效果干净利落、优美清晰。舞剧《阿帕拉契亚之春》于1945年获普利策音乐奖,并作为1944至1945年演出季的杰出剧作而获得纽约音乐评论界奖。在舞剧公演后的第二年春天,科普兰把他的这一舞剧改编为管弦乐组曲。这一组曲在1945年10月4日由纽约爱乐乐团首演于卡内基音乐厅。 


    美国现代作曲家科普兰深受新古典主义的影响而偏好形式简单、旋律表达自然的音乐风格。1943年他与名舞蹈家玛莎-葛瑞恩合作,写下了一出单幕芭蕾音乐《阿巴拉契亚之春天》,其故事内容是描述发生于上一个世纪初宾夕凡法尼亚州的阿巴拉契亚山中的农家,一个垦荒者的庆祝舞会正围着新盖好的房子举行着,新郎与新娘感到很快乐,也对邻居们的前来表示感激,客人中包括了震教信徒(Shaker)及其它垦荒者,大家一起欢庆跳舞,舞会后留下新郎新娘独处这甜蜜时刻。音乐抒情清新,散发出春天的气息,具有浓郁的英国乡村风味。 

    在原来的芭蕾舞版本中,科普兰是采十三项乐器的室内管弦乐编制,之后于1945年,科普兰将此曲改编成为较大型管弦乐组曲,除了扩大编制外,音乐内容也有所修改增添。全曲是由八首乐曲组成,但演奏时中间并没有任何间断,是一气呵成的组曲! 

玛莎·格雷厄姆的《阿巴拉契亚之春》


  • 第一曲:A大调,非常慢的慢板,4/4拍。 

    由单簧管呈示主题,悠缓的上行旋律,轻弱而明朗,描绘了辽阔的大地,曦微的晨光,充满清新纯朴的山野气息,展现了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春光普照下的宁静、辽廓的景象。 

    接着,乐曲加快速度,将主题音调展开,表现了阿巴拉契亚山区春天的勃勃生机。 

  • 第二曲:A大调,快板,4/4拍。 

    主题由弦乐器呈示,安详的情绪忽然被弦乐器和钢琴上一个节奏强劲有力而意气风发的主题所打破。有力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进行,形成一种坚定的力量,象征着参加婚礼的拓荒者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这一主题的激昂情调与宗教色彩的有机揉合是显而易见的。 

  • 第三曲:降B大调,中庸速度,3/4拍。 

    这是新娘和她的未婚夫的一段双人舞。温柔曲调最初体现在独奏单簧管的一支抒情旋律上,而当这支旋律逐渐扩充并通过速度的大量变化发展到双簧管、单簧管和法国号的陈述时,温柔的情调中顿时充满了热情,表现了翩翩起舞的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的情景。 

  • 第四曲:B大调,快板,4/4拍。 

    由第一小提琴呈示出舞曲风格的主题。这一主题在展开过程中又作复调处理,明快而略带诙谐,表现牧师及其信徒的舞蹈,这段旋律描绘了乡村小提琴手集会的场面,具有质朴的民间音乐风格。 

  • 第五曲:A大调,稍快的中板,4/4拍。 

    由单簧管和圆号奏出的主题,为舞剧中新娘独舞的配乐,旋律活泼欢快,生动地表现了新娘热情奔放的舞姿。这一主题的展开过程中,乐曲越来越高昂,最后,乐队全奏形成欢腾的高潮。 

  • 第六曲:E大调,稍快的中等速度,4/4拍。 

    弦乐奏出的主题宽广而有力,与第一曲主题的情绪气氛较接近,表现了阿巴拉契亚山区辽阔壮丽的风貌。 

  • 第七曲:C大调,急板,2/2拍。 

    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奏出的主题欢快奔放,旋律急促活跃,表现了婚礼上狂欢的群舞场面接着,乐曲用复调手法将乐曲情绪推向高潮。随后,乐曲减弱音量,用双簧管奏出柔婉如歌的旋律,最后再现第一曲的情绪和气氛,使人们再次感受到温和的春天气息。 

  • 第八曲:降A大调,很快的急板,2/4拍。 

    由单簧管呈示主题。这一主题源自阿巴拉契亚山区流行过的一首赞美诗《质朴的礼品赋》。这一主题迅急而活跃,表现了拓荒者豪放乐观的精神。随后,又用变奏手法加以变化重复。结尾时出现众赞歌般的音响,最后在宁静的气氛中终曲,表现婚礼已经结束。


作曲家科普兰简介

    阿隆·科普兰(Aaron Copland,1900—1990),美国作曲家。祖籍俄国,是第一位被认为有本土风味的美国作曲家。30年代多次访问墨西哥,1936年根据墨西哥流行曲调创作管弦乐幻想曲《墨西哥沙龙》,十分成功。用这一风格写作的其他作品尚有芭蕾舞剧《小伙子比利》、《牧区竞技》和《阿帕拉契亚之春》。晚年少创作,转而从事指挥。

    1900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917年随鲁宾·戈尔德马克学音乐理论,1921年赴巴黎,为娜迪娅·布朗热门下第一个正式的美国学生。返美后,1923-1924年创作管风琴与乐队交响曲,在布朗热初访美国时演奏管风琴声部。

    1930-1933年放弃爵士乐,在《钢琴变奏曲》和《短交响曲》(1933年)中采用比较严峻的勋伯格式的风格。同时出于对公众与当代作曲家之间的日益扩大的鸿沟的担忧,写作一些比较平易近人的大众化风格的音乐。 

    科普兰的老师是戈德马克,他的第一首作品是《管风琴交响曲》(第一交响曲,1924)。这首作品1925年首演后,科普兰被贬为不协和音的信徒,指挥家达姆罗什当时曾说:“才23岁就写出这种东西,再过5年会杀人。”科普兰的成名之作是1936年他根据墨西哥流行曲调而创作的管弦乐幻想曲《墨西哥沙龙》。科普兰一共作有4首交响曲:第一号为《管风琴交响曲》,作于1924年;第二号为《短交响曲》作于1932—1933年;第三号作于1946年;另外还有《舞蹈交响曲》,作于1925年。 

    4首交响曲中目前经常演奏的是《第三交响曲》(1944—1946)。科普兰的《钢琴协奏曲》,作于1926年,标题为《爵士乐协奏曲》,这首作品采用了爵士乐的语汇,是一首极具现代特色的协奏曲。科普兰的《单簧管协奏曲》,作于1947—1948年,为摇滚乐王班尼·古德曼(B.Goodman)而作。1925年第一次演出后,他被贬称为不协和音的信徒,指挥达姆罗什说:“才23岁就写出这种东西来,5年后他会要杀人了。”波士顿的库谢维茨基却因此约他写作管弦乐,库谢维茨基还于1927年指挥他作的钢琴协奏曲的首演。在这两部作品中,科普兰用爵士乐的因素,清除他自认为“过于欧化”的味道。 

    科普兰的舞剧音乐都是和美国女舞蹈家玛莎·格雷厄姆(MarthaGraham,1893—)合作的结果。这种合作始于1931年,科普兰的第一部舞剧音乐是根据《钢琴变奏曲》改编而成的《狄斯拉姆》。舞剧《阿帕拉契亚之春》作于1943—1944年,描述19世纪前半叶宾夕法尼亚州境内阿帕拉”契亚山的春天,背景是一个新建的农家,人们正聚集而参加一位拓荒者的婚礼。《小伙子比利》是科普兰三大舞剧(其他两部为《阿帕拉契亚之春》和《牧区竞技》)之一,这首作品受林肯·卡斯坦(L.Kirstein,1907—)之约而作,以曾被好莱坞拍成西部片的2l岁的暴徒比利为作品名称,作品中运用了大量西部民歌。 


    科普兰的管弦乐《剧场音乐》属早期作品,作于1925年,呈献给库塞维茨基,1925年11月20日由库塞维茨基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演。科普兰的管弦乐《声明》,受美国作曲家协会委托,为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队而作,作于1932—1935年。另一部管弦乐《林肯肖像》作于1942年。这一年美国参加二次大战,指挥家科斯特拉涅兹(Kostelanets,190l—)委托3位美国作曲家用音乐描写3位美国伟人肖像。其中汤姆逊(Thomson,1896—)颂扬纽约市长拉加迪亚作了《拉加迪亚市长圆舞曲》;克恩(Kern,1885—1945)作了《马克·吐温肖像管弦乐》;科普兰则作了这部《肯肖像》。 

    科普兰的两幕歌剧《温柔乡》,作于1954年,该年4月1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这部歌剧描述了这样的故事:30年代中期,正在收获期间的某农家,两位流浪汉来找工作。农家的家长爷爷无意给他们提供工作,母亲听说流浪汉在附近欺负少女大为惊慌,只允许他们住宿一晚后就离去。但农家少女罗莉爱上了流浪汉马丁,马丁约罗莉私奔,罗莉一口承诺。深夜,马丁与同伴协商,同伴特普认为流浪生活不适合于罗莉,劝说马丁自己悄悄离去。罗莉发觉自己被遗弃,决心离家出走,母亲以温柔乡的价值给予劝阻。此曲的组曲共分三个部分:1.第二幕的前奏曲及接着的罗莉和马丁的爱情二重唱;2.第一幕开始时的罗莉的毕业舞会情景;3.结尾是母亲准许两位流浪者住一夜,平静的农家夜晚幽静的窃窃私语。 

    科普兰的《丧歌》,为悼念斯特拉文斯基,为长笛、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第一号作于1971年,第二号作于1973年。钢琴三重奏《维捷布斯克》,实际是犹太主题的练习曲,作于1929年。钢琴奏鸣曲作于1939—1941年。此外,科普兰共收集、编曲两集《古老的美国歌曲》,第一集编于1950—1954年,第二集编于1952—1958年,分别都为5首。 

    科普兰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一位具有美国本土风味的作曲家。音乐创作涵盖了他一生的各个阶段,时间达60年之久。作品风格展示出他一直不断创新、开拓的特征。从早期使用爵士乐素材为作品贴上“美国音乐”的标签,以具有现代音乐语言的和弦、和声进行、节奏、速度来体现音乐创作的求新及强调对古典音乐模式的突破。到开始在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等方面作出极富实效的探索,最终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贡献而成为美国专业音乐发展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此外,作为教育家,他发明的音乐教育法开辟了音乐教育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作为音乐评论家,他为后世留下了极具学术价值的宝贵著作。作为指挥家,他诠释的柴科夫斯基等一批作曲家的作品,已被列为经典之作。科普兰——美国人民的骄傲。

   第二季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导赏:

    1、跟伯恩斯坦学音乐史

    2、他们为何选择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第二季?

    3、“如果你问我应该做一名音乐家吗?我的回答是,No!”

    4、撕掉拿破仑名字后,贝多芬首演了这部歌剧

    5、欣赏歌剧必备知识要点

    6、伯恩斯坦如何解读贝多芬歌剧

    7、“二重唱”(Duet)欣赏指南

    8、柏辽兹如何描述听音乐的感受

    9、瓦格纳如何解读贝多芬的唯一歌剧

    10、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欣赏指南

    11、西方标题音乐发展简史

    12、柏辽兹的贡献是什么

    13、《虎口脱险》中的柏辽兹

    14、马勒《第四交响曲》极简指南

    15、指挥家眼中的马勒《第四交响曲》 

    16、伯恩斯坦论马勒的两面性

    17、伯恩斯坦论马勒的左脚与右脚

    18、西贝柳斯《芬兰颂》极简指南

    19、西贝柳斯与他的《第二交响曲》







音乐之光将从9月中旬起,推出第二季《年轻人的音乐会》视频课程(共计13个主题,40期课程,每周更新2-3次,持续三个月)。咨询课程、购课用户进课程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除视频课程外,我们根据视频开发了辅助大家课后学习及阅读的随堂课件,包括:“课程概要、今日提问、伯恩斯坦如是说、涉及作品介绍、推荐阅读”等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消化课程内容。




我们将同时开设每日助教导读社群,每天都会有音乐学院专业助教对当日课程的核心问题、关键知识点以及所涉及作品进行答疑解惑,为用户提供相互探讨与结交朋友的空间。




「 从课程中你将获得什么? 」


「 购买须知 」


《年轻人的音乐会》系列课程系音乐之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音乐之光”)在美国原版课程的基础上配合伯恩斯坦百年诞辰纪念重新加入自主原创内容而产生。音乐之光对伦纳德·伯恩斯坦原版视频课件(两季累积60+40期)、盛宗亮老师视频导读(12期)等内容(以下简称“课程”)享有版权。课程的最终解释权归音乐之光所有。

  

购买本课程的用户,亦可同步关注微信公众号[音乐之光muselit],参与社群讨论。本课程为虚拟服务内容,订阅后不支持退订、转让,谢谢理解。订阅或付费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购课用户进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请您在课程使用学习过程中尊重音乐之光的版权,未经音乐之光授权,请您不得对于课程采取以下行为:

1.   通过下载、翻录等方式储存、剪辑上述课程;

2.   通过信息网络上传、刻录光碟等方式传播上述课程;

3.   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将上述课程用于商业目的;

4.   其他侵犯我司版权权益或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任何上述行为都将构成对音乐之光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有违反,音乐之光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